它山之石能攻玉否?——新工科教育对公共关系学科教育的启迪

「来源于《国际公关》杂志2021年第6期,谢景芬董事总经理文章分享」

近年来,公共关系被撤专业,撤系之事时有发生,有老师不无担忧地说,“985”、“211”大学已经没有了公共关系专业了。有老师提出公共关系专业是否应该退守高职学校的想法。面对事实,这边厢十分迷惘。那边厢,我说的是新工科教育,正红红火火在变革中蓬勃发展。也许有人会说,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能扯到一块吗?

笔者早年在大型国企从事管理工作,对工业教育早有涉足,长期与造船专业大学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的议题。也曾主持并持续关注企业电视大学教学班工作。近两年因为拍摄了五部介绍深圳南科大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SDIM)的新工科教育模式专题纪录片,有机会深度走进了新工科教育的场景,访谈了新工科教育的学校主管领导,院长,教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新工科教育呈现的勃勃生机,从好奇到充满信心。教育部教育中心网站两次刊载了我们拍摄的专题记录片。从教学原理看,公共关系与新工科教育是一致的,完全可以互为参考。

香港科大新工科教育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历史。香港科大吴景深、李泽湘等教授团队已经培养了大疆无人机的汪韬,珠海云洲无人船以及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大湾区地区一大批高科技,黑科技公司的领军人物,成绩斐然。

李泽湘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这样描述,新工科教育定位培养和提供大量的科创人才,致力于解答李约翰之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科创之问:能不能利用大湾区或者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打造一批世界品牌?

吴景深院长和他的教学团队制定了新工科的教学框架:
1、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课程内容关注学生遇到和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增加配置学习必须资源,比如设备,案例库等。
2、主动式学习:精心设计富含学科知识的项目,打造有利于实践性学习条件。学习实践小组合理分工。
3、混合式学习:通过混合式学习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学生能依靠自己能力获取知识,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4、注重工程与艺术的结合:例如在工业设计课程中,包含工程性很强的《材料工程基础》以及艺术性、功能性强的学科交叉糅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5、采用引导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培养动手能力。不能眼高手低。

下表是SDIM招生路演的陈述,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框架。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深感创新活力。也为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自觉的学习精神而感动。没有人监督,过去课堂上学习走神,睡觉现象荡然无存。学生一早自觉到课室,十分活跃的小组活动。许多时候小组学习一直到深夜。

新工科教育的成果是怎样取得的。

第一,有明确的愿景

新工科教育愿景明确,培养工业创新的领军人才。吴教授反复强调,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业4.0时代战略的脉搏。目标清晰,培养具备鲜明专业特色,交叉学科知识基础,良好综合素质,有能力拥抱颠覆性科技变革机遇的复合型领军人才。知识结构包括交叉学科知识基础 + 专业学科知识。

吴教授说的好,随着中国国力发展,大国间博弈无可避免。华为案例给予很好的启示。要成为一位杰出的工程师,熟练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发展宏观趋势有基本理解和正确的信念,需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共情心,同理心,才能培养出洞察社会发展的眼光,获得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到SDIM的工程师培养计划正导入工商管理课程。

第二,有一支理念一致,国际化的教授团队 + 教辅团队

学校不仅配备了国际化的教授团队并组合了产业教授、研究助理、实验师,聘请业界专业技术人员当职业导师加盟。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既保证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又能紧跟业界发展步伐。尤其实验师作用不可小觑,实验师都是博士毕业,具有各种机械加工,电气安装等技术专长,直接带动学生进行项目实践。

第三,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目标在于让学生同步获取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提升。在学习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知识模块衔接链条,融合设计,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系统管理等学科知识模块,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在项目引导式的主动学习环境中,传授科技知识,提高学生多学科知识融合、应用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去年,我们拍摄了工业设计专业“机器人小车”项目导向的教学过程。“机器人小车”不是真实的产品,只是采用源自市场项目资讯,根据理论教学需求整合而成的模拟项目,重点是通过一个模拟项目,引导学生以新工科方式学习并掌握相关学科应学知识。

吴教授指出,学习引导项目遴选是整个项目引导式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必须有明确目的,成为学生学习工具。必须形成知识模块,推动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实践动力。必须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的对象。必须是培养团队精神的平台。学习引导项目要避免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内容和挑战,从而导致工程师培养成为技工培养,成为产品孵化项目,致使学生过度关注最终产品成败,忽略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今年初,我们拍摄工业设计课程的期末考试,小组展示了自己制作机器人小车,完成一系列规定作业报告,有五位不同学科的教授给同学指导和评分。场景设计科学,学生热情高涨。有一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机器人运作不起来,但是他们的成绩不一定比其它小组同学低,因为他们的报告过程完全符合学科评估标准要求。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定位太高,系统设计太复杂。

第四,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

新工科教育的学生期末成绩评估模式多样化,不像传统教育一试定输赢。SDIM有一个值得称赞的评估机制。每两周给学生发一份学习任务书,制定两周课程,读书数目,学习指标,评估KPI等。两周结束,教师团队会给每个同学发一张雷达图评估表。到期末,各老师,各学科评估结果大体构成了学生的学期成绩,而且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吴教授说新工科教育胜在能自证其生命力。

概括而言,多学科融合,体验式、项目导向式教学,科学评估模式等,都是新工科教育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核心是实践性教学。

与新工科教育同步,教育部同时推动了新文科教育。新文科改革方案虽然没有新工科明晰。但与新工科改革理念是一致的。比如,夯实基础学科;加快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创新;发展新兴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我反复比较,思考新工科与公共关系学科教育的异同,除了专业内容差异以外,教学目标,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是一样的。新工科与公共关系专业共同具有战略思维与执行管理能力一体化的特点。新工科教育的经验对公共关系专业而言,值得学习,可以复制。

反思公共关系专业为何被撤?公共关系学科教育的迷茫?更应该在自身中寻找原因。比如,教师团队能力构成,学科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毕业学生能力等等都有待提升。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应该是不可复制,不可被替代的。至于把公共关系放在高职学校是不科学的。高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人才,不开设系统理论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显然不适应公共关系专业需求。

参照新工科教育经验,公共关系教育定位应该是培养公共关系专业的领军人才。就社会需求而言,世界500强企业,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对真正具有公共关系专业能力的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把公共关系专业转变为高级教育当然没有可行性。当然,推进公共关系创新教育需要师资的相适应。

我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共关系创新教育发展路径可以这样思考。

第一、建立公共关系教育的新愿景,新目标

适应新场景,公共关系教学应该重塑愿景与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公共关系专业的领军人才的愿景。强调通才教育,毕业生既可考公务员,也可到企业,非盈利组织去,也可以成为创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夯实学科专业理论框架及加强学生实操能力培养

学科专业理论根据专业需求配置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传播学,管理学及行政管理,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律与道德,英语以及公共关系专业学科,信誉管理,品牌管理,大型活动策划及执行管理能力(专题活动项目管理),危机管理及危机传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专业理论的培养。实操能力包括环境扫描,调查研究,传播管理各项专业技术(重要),包括中、英文写作能力,影视,摄影,多媒体技术等等。

公共关系教学完全可以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举例说明。一个危机传播项目,往往涉及危机管理及危机传播,公共管理或企业管理,公共关系思维,组织管理,新闻,公众沟通等等以及危机个案管理知识,比例如新冠肺炎危机涉及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透过项目导向,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第三、加强有效的公共关系实践性教育模式 实践性教育模式可以多角度探索

1、建立项目导入式学习模式

方法一,推行以项目导入式学习方法,推动融合式学习模式,促成学生主动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校根据各阶段学科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蕴含多专业学科知识的项目。项目是为课程模拟设计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老师围绕项目施教,关键是在项目学习中过程中展开专业理论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前两年在西南大学看到了秦启文教授团队在实践平台装备了管理学沙盘演练教学道具。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对于战略思维与执行管理能力一体化的公共关系专业学生,在信誉管理,大型活动策划及执行管理,危机传播,战略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等等战略性公共关系课程中开展沙盘演练,更能建立战略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更有兴趣的场景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当然,这需要导师的引导。工商管理专业有很多类似的实践学习模式,比如,独立董事会,企业剧场,乡村会议,高管教练等,一直有不错的效果。

方法二,建立公共关系实践项目库,让学生结合不同理论学习节点在实践项目中学用结合。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在大赛中同样看到企业有对大学参与公共关系项目策划的需求。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导入这一模式。学校与企业开发教学实践项目,建立教学实践项目库。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公共关系学界和业界交流与合作,有理由可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领军人物。高校和企业在培养公共关系领军人才是合作伙伴,是取长补短,是资源共享。从技术的角度,企业会比学校先行。因为它要实时处理市场的挑战。从理论的角度,学校比企业强,因为它经过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所以各自的角色既是十分清楚,又可取长补短。

两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前者是围绕教学框架设计的教学模式。后者是企业面对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2、推行具有实质意义的案例教学模式

这是文科教学实践性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国际先进的大学,案例教学模式是常规动作。每年,国际都有为大学生开设的案例分析竞赛。案例教学不是举例说明(example),不是学术论文的个案研究。而是运用隐含了学科理论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复杂的问题能力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工商管理硕士一般都得分析学习几百个甚者小一千个案例。

案例是对真实情况的归纳性描述,涉及组织中决策者面临的决策,挑战,机会,问题或议题。提供一个站在特定的决策者位置上思考问题平台。案例教学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参与决策能力,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学习隐含的理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特点是提供一个情景,帮助学生在情景式学习中寻找答案。老师是讨论的引导者,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学习。

建立真正意义的案例教学模式,需要建立中国场景下的公共关系案例库。案例应该由主持学科教学的教授撰写。有的老师尝试请学生参与,这可能与案例教学目标有距离了。建立科学和优质的案例中心,推动有偿使用案例是挺好的激励机制。

第四、创新公共关系专业的评估模式

传统的期末考试“一试定输赢”模式应该要创新了。应该有更科学,更有学习促进性的考核方式。关键是确立公共关系学科教育的关键评估指标(KPI)和评估方式。新工科教育的评估模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刊出文稿因版面限制原因,略有删减。】

 

 

 

 

footer